企业简介

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 公司类型:其他

联系方式
  • 控制网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2号楼1504室
  • 邮编:100085
  • 电话:010-57116291 / 59813326
  • 传真:010-59813329
  • 网址:http://www.kongzhi.net
  • Email:mahongliang@kongzhi.net
  • 联系人:市场部
案例详细
标题基于B/S模式的会议接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技术领域
行业
简介随着INTERNET普及,基于Browser/Client体系结构开发应用程序变为流行的方式。本文分析了B/S结构的特点,认为会议接待系统运用该结构是可行的。同时列举了把B/S结构应用到会议接待系统的优点。ASP作为流行的动态网站的开发工具,很适合开发会议接待系统,能很好的完成数据更新的操作。本文重点探讨了基于B/S模式会议接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了目前的主流计算体系结构以及B/S模式工作流程,介绍了会议接待管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部分代码、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运行环境。
内容

一、引言

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因为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改变,计算机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管理中的体力活动,不仅如此,计算机在信息系统中的引入规范了管理工作并使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局部与整体之间更加协调,组织机构的布局更加合理。

宾馆或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经常需要接待会议,包括住宿、乘车、参观、会议坐席等安排。目前大部分宾馆会议的接待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其缺点是费时、费力和效率低,并容易出差错。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显得日益重要和急迫,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开发成功[1]。会议接待管理系统具体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接待工作要求、遵循接待工作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达到简化操作、提高效率的基本目的。

本文探讨了基于B/S模式会议接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分析了目前的主流计算体系结构,随后介绍了基于B/S模式下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最后描述了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运行环境。

二、系统体系结构

2.1体系结构

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是C/S模型,在此模型中,原来完全放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被分成了两部分: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从而形成所谓的2层结构。两层C/S结构在90年代分布处理中起到主流系统的作用,是因为它有一些很好的特性:(1)通过在客户和服务之间划分各自所包含的层次,提高了应用的计算效率;(2)缓解终端/主机结构中主机繁重的负担,在终端/主机模式和文件服务器模式中找到平衡;(3)可以在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方式下进行开发,能高效的开发出小规模应用。

    然而,随着应用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2C/S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服务器直接面对所有的客户,负担较重,而且整个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都很差。

针对上述2层客户/服务器框架暴露出的问题,3C/S结构应运而生。3C/S结构是在原来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插入一个中间层,对应用功能的3层进行明确分割,将代码划分为不同的逻辑构件,在三层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这些逻辑构件分为三个逻辑层:用户服务(提供信息和功能、浏览定位,保证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业务服务(共享的业务政策,从数据中生成业务信息,保证业务的一致性)和数据服务(数据的定义、永久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应用程序。


 
    B/S
体系结构是Intranet发展的必然产物。Intranet是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其基本思想是:在内部网络中采用TCP/IP作为通信协议,利用InternetWeb模型作为标准平台,同时建立防火墙把内部网与Internet隔开。在B/S结构中,所有客户端只需装上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软件、浏览器即可,使客户端不再受平台的约束,HTTP协议为所有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解决了C/S结构中通信层的问题。B/S结构可以看成是3C/S结构的一个子集。图(1)为B/S模式工作原理。这种体系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开放分布式体系。可让用户透明地应用由不同运行平台组成的异构性计算资源。

2)框架结构稳定,可以满足用户多变的需求。

3)用户界面风格统一,使用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B/S结构的发展可使开发人员能按需要选择各种各样的软件和工具来实现各种应用和服务,并把注意力从用户界面等细节问题转移到核心问题方面。

鉴于会议接待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我们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这样可以满足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等要求;同时B/S结构的体系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系统要求。

2.2 基于B/S的开发技术

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第一层客户机负责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处理针对用户的输入和输出,采用ASP (Active Server Pages)[2][3]进行开发;第二层的Web服务器是连接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纽带,它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负责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的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通过OLE DB 与相应的后台数据库相连,并通过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s) 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并把结果返给客户端;第三层的数据库服务器则执行真正的数据库操作。

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通讯、多媒体、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需求以及系统设计模块化的要求,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加以建设。根据会议接待工作的流程和管理要求,系统运用“自顶向下”的原则将系统分解为五个子系统:接待方案拟订子系统;领导审阅子系统;接待计划制定子系统;计划实施子系统和汇总子系统。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设计。其数据流图[4]如图(2):

3.1 功能介绍

   1)接待方案拟订子系统:根据来宾信息,判别其接待级别和接待特点,从模板库中找出相应的模板,然后从历史数据库中读入有关信息,自动生成初步的接待方案,用户可以通过在其上进行的编辑和修改操作来完善接待方案。

  

 

                                  图(2  数据流图

   2领导审阅子系统:当拟订好了接待方案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网上报送批阅和纸介质报送。当采用网上报送时,相关领导可通过自己的计算机上的领导审批子系统来提取接待方案,开始审阅,领导可以提出审批意见,然后将审批后的报文返回方案拟订者。

(3) 接待方案制定子系统: 方案拟订者提取领导审批后的方案,然后根据意见修改,打印安排材料,然后移交相关部门执行。通过开发接待安排生成器系统,自动根据来宾的信息和安排要求,从历史数据库中取得有关数据,并从模板库中获取相关的模板快速生成接待安排。包括:来宾及相关人员的会场座位、宴会座位、房间、车辆、拍照座位的安排等。

4)计划实施子系统:打印出车辆安排通知单、住房通知单、餐饮通知单等,并移交有关部门落实安排。

5资料汇总子系统:根据实际接待工作情况,详细记录整理接待后记。以“接待方案”和“接待后记”为基础,形成“接待情况报告”,并转入后备数据库中;将“接待情况报告”送档案室归档,并打印一份保存。

3.2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系统数据库中保存有关接待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具体包括各级领导、接待人员、宾馆,所在地,历次接待情况报告、领导外出考察情况,名片,交通等信息。为此,我们根据数据库设计原则[5],建立了包含如下6张表组成的数据库:

(1)       领导和工作人员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央及各省、市、区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籍贯、工作经历、分管工作,秘书联系电话、其他等信息。其他包括:所在地亲友、个人爱好、历次重要讲话稿(录音、文稿等)、赠送的纪念礼品等。

(2)       重要宾馆数据库:包括宾馆名称、星级、套房情况,标准间情况,会场情况,服务设施情况,接待经历等内容(含房间、会场、餐厅结构图)。并可连接到该宾馆的网页。

(3)       基本情况数据库:主要记录所在地基本情况,包括省及各市、县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情况、风景名胜、标志性建筑、风土人情、历史沿革、重点企业等。并可连接到相应市、县、名胜或企业的网页。

(4)       历史接待情况数据库:包括来宾名单、陪同人员、视察参观情况、领导讲话、会议情况、宴请情况、各级汇报材料、医疗保健、车辆和其他内容。

(5)       学习考察数据库:包括领导外出学习考察的姓名、人数、名单、时间、学习考察地点、日程安排、接待工作人员,背景材料和后记等内容。

(6)       车辆数据库:包括:所有车辆的车名、车牌号、座位数、司机名、电话号码(手机、单位、家庭)、空闲情况,购买时间等;

在系统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 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MicrosoftUDA(Universal Data Access,一致数据访问技术)为关系型或非关系型数据访问提供了一致的访问接口。一致数据访问包括两层软件接口,分别为ADO(Active Data Object)OLE DB。在ADO模型中,主体对象只有3:ConnectionCommandRecordset,其他4个集合对象ErrorsPropertiesParametersFields分别对应ErrorPropertyParameterField对象,整个ADO对象模型由这些对象组成。
一个典型的ADO应用使用Connection对象建立与数据源的连接,然后用一个Command对象给出对数据库操作的命令,比如查询或者更新数据等,Recordset用于对结果集数据进行维护或者浏览等操作。Command命令所使用的命令语言与底层所对应的OLE DB数据源有关,不同的数据源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语言,对于关系型数据库,通常使用SQL作为命令语言。
下面是部分读取数据库数据的部分ASP代码:
Dim strSQLServerName                           
Dim strSQLDBUserName                        
Dim strSQLDBPassword                         
Dim strSQLDBName                
strSQLServerName = "localhost"      '服务器名称或地址
strSQLDBUserName = "sa"             '数据库帐号
strSQLDBPassword = ""               '数据库密码
strSQLDBName = "Rmis"              '数据库名称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strCon = "Provider=SQLOLEDB;Server=" & strSQLServerName & ";User ID=" & strSQLDBUserName & ";Password=" & strSQLDBPassword & ";Database=" & strSQLDBName & ";"
conn.Open strCon
'读取表car_info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trSQL="select * from car_info"       
rs.Open strSQL,conn,3
if rs.RecordCount>0 then
   Do While Not rs.EOF
response.write rs("车牌号")      
rs.movenext
   loop
end if
rs.close
set rs=nothing
set conn=nothing

 

四、系统运行环境

PC机构筑管理信息系统的局域网,配以高性能的服务器,具有实现容易,投资风险小,易于维护扩充和升级的优点,且性能价格比高。所以,我们选择PC局域网构造会议接待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基于B/S模式构筑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以适应接待业务处理的需要,并且易于扩充,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配备一台高性能的微机作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各个部门的PC机与之相连形成星型局域网。该结构具有灵活可变、可靠性高、配套产品多的特点,底层通信采用Ethernet协议,每个工作组集线器都可提供10100Mbps的带宽,可以满足部门的工作需求。

服务器端采用中文Windows 2000 Server,客户端采用WindowsUnix操作系统,具备支持HTML浏览器。所选的操作系统是多任务、多进程的32位操作平台,具有集中安全性设计,开放性强,可支持多种网络用户,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

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SSQLServer7.0[6],它是一个高性能、多用户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价格低廉,安全性好,效率高,并且可以搭配BackOffice套件。

 

五、结束语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提高知名度和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来构建高效率的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基于B/S模式会议接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试用表明该系统能大大地提高了数据共享的程度,提高了会议接待效率,方便了广大接待人员,受到了客户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武延军,赵彬.精通ASP网络编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 杨冀川,徐梅.ASP动态网站设计实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张海藩著.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萨师煊,王珊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袁鹏飞.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设计[M].人民邮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