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标题 | 基于CAN总线和组态软件的电子负载监控系统的设计实现 |
技术领域 | |
行业 | |
简介 | 介绍了基于CAN总线和组态软件的电子负载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重点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两层监控网络设计和基于组态软件的上层监控界面的设计,本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监控效果。 |
内容 |
1 引言:电子负载是一种电能反馈型的模拟负载,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实现,可用于对各种直流电源进行考核试验。电子负载监控系统相当于整个功率模拟电子负载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对整个电子负载系统的性能监视和运行控制,实现系统各部分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报警、状态控制等功能。电子负载监控系统主要有单元控制器、CAN通信网络和监控上位机组成。本文分别介绍各个部分的电路设计实现。 2 电子负载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 电子负载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监控上位机的人机界面显示可以做到直观生动,除了直接显示数据、曲线以外,界面具有动画显示等效果,可以直观反映实际各模块的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台方便地对整个系统进行遥控,只要通过鼠标键盘就可以使系统按照预期的设定动作。如系统的启动、停机、紧急停机、状态信息读取等,并可以在线计算完成一定的实验所需负载容量,并可有选择性地投切负载柜以及负载柜内部的负载单元模块。同时,监控上位机还可以实现报警、打印和历史资料查阅等功能。
3.1 CAN总线简介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由于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及独特的设计,CAN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数控机床等领域。CAN为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以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消息,而不分主从,通讯方式灵活。同时CAN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工作方式。传输距离远,通信速率高以及每帧信息都采用CRC校验和其他检错措施等特点使CAN总线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3.2 CAN总线网络接口设计 单元控制器具有上下层CAN网络的双向接口,通过TMS320LF2407的内置CAN控制器实现与下层CAN网络的接口。对于上层CAN网络的接口电路设计,采用扩展一片CAN控制器SJA1000和收发器PCA
4.1 组态软件简介 力控监控组态软件是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最大的特点是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来进行系统集成,它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工程实现方法,缩短了自动化工程师的系统集成时间,大大提高了集成效率。力控监控组态软件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可以方便的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来实现与“第三方”的软、硬件系统进行集成。 4.2 电子负载监控界面组态软件实现流程图如下:
上层监控界面主要功能包括系统安全管理、实时数据采集显示、指令控制、故障报警、数据打印输出等。上层监控主界面如图5所示:
实时数据采集显示是监控界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中结合曲线实时显示和动画效果显示,使监控界面显示更加友好,直观。 监控界面中各种监测量、指令值以及报警记录都可以通过监控界面的数据打印输出功能进行输出。只要设定打印范围,选择打印输出功能,数据就可直接通过与上位机相连的打印机进行打印。 4.3 组态监控界面的驱动 设计中监控上位机采用了研华的610H系列工控机,通过华控CAN30B卡与基于CAN总线的监控网络进行通信。力控监控组态软件没有相应的CAN30B卡驱动,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开发了适用CAN30B卡和组态软件的驱动,实现CAN网络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本文从CAN网络设计和组态软件功能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基于CAN网络和组态软件的电子负载监控系统的设计。本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电子负载模块的监控,实现对系统各部分性能的监测、故障报警和状态控制。本监控系统应用到实际电子负载模块监控中,通过运行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电子负载系统的监控要求,并具有较高的数据实时性和信息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饶运涛,邹继军,郑勇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2. CAN总线控制器与DSP的接口,廖传书,李崇,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11月 3. 力控用户手册,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