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标题 | 数控机床中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研究 |
技术领域 | 工业以太网 |
行业 | |
简介 | |
内容 |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制造业无论是观念,还是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相对固定的机器和生产场所为中心,由上至下进行管理控制的大批量制造生产模式正逐步向以人为中心,基于技术的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转变。 全球制造的思想就是利用异地的资源(设备、知识、人力)来制造市场所需产品,从而加工单元的远程监控技术就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加工单元的远程监控,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控机床的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问题。 本项目就是解决传统经济型的数控机床的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问题,通过网络来实现NC程序的中央服务器集中管理及网络通讯。从而适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1、需求分析 1.1 传统经济型数控机床存在的问题 传统经济型的数控加工设备按数控系统分类主要有:FANUC系统(其中包括3T、7M、HC-6、6MB等)、AB公司系统、国产3B线切割系统等:按数控程序输入/输出通讯接口类型分有三类:一类为仅有RS232/RS422串行口,二类为仅有纸带阅读机8/5单位并行口,三类同时包括前两类接口。这三类机床同时还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内存容量较小,不适应复杂、大型面、高精度、长程序零件的加工:它们的对外接口能力差,没有DNC功能,不能实现在线加工以及网络控制等问题。 1.2 希望的解决方案 本着满足最基本的应用需求、且留有一定的可扩充性及性能提高的潜力的前提,来改善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环境。就此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机床通讯接口的硬件改造,针对各类机床设计相应的通讯接口板卡:通讯控制软件的开发,以实现各机床的单机通讯功能:开发其它辅助功能(如:数控程序中加工信息的提取、数控程序图形模拟、长程序的在线加工等),弥补和增强原数控系统功能:网络体系的选择与通讯协议的定义及网络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实现数控程序的中央服务器集中管理和网络通讯。 2、系统结构 2.1 网络系统构成及功能 整个网络系统是由中央服务器、网络接口、双向数据转换器、现场服务器、1分N口并行数据收发器、数据接收器以及经济型数控机床等组成。 2.2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及通信协议的选择 系统中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的。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上,影响较大的网络体系主要有: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模型。OSI参考模型是ISO7498国际标准。TCP/IP体系结构是当前流行的Internet网络所使用的体系结构,尽管它不是国际标准,但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虽然OSI的体系结构从理论上讲比较完整,其各层协议也考虑得很周全,但事实上,完全符合OSI各层协议的商用产品却极少进入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然而使用TCP/IP协议的产品却大量涌入市场,几乎所有的工作站都配有TCP/IP协议,并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事实上的标准,通称“工业标准”。为此,我们在数控机床的网络通讯系统中,采用的是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该体系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四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2.3 通讯协议的实现 系统协议,就是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应用线程之间能相互准确、及时、有序地传送信息,并能彼此毫无差错地对信息进行语法分析和解释。 3、硬件设计原理 系统在服务器端使用2/4/8口RS422A接口卡进行转接,进入现场后采用RS-422/RS-485双向数据转换器转接至现场服务器。2/4/8口RS422A接口卡与RS-422/RS-485双向转换器均采用工业控制标准接口板卡。 4、软件开发原理 系统的软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再一个就是现场服务器与各类机床的通讯软件。 5、结论 此项研究解决了经济型数控机床的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问题,实现了数控加工程序的中央服务器集中存储、管理,网络查询及下载功能。解决了不具备直接通讯接口功能的数控机床的数控程序输入难题和在线加工问题。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性能优良等特点。它的投入使用,大大地改善了数控加工程序的存储、管理和传输条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实际生产效率。对于类似的、不具备远程监控和上线能力的数控机床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