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 公司类型:其他

联系方式
  • 控制网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2号楼1504室
  • 邮编:100085
  • 电话:010-57116291 / 59813326
  • 传真:010-59813329
  • 网址:http://www.kongzhi.net
  • Email:mahongliang@kongzhi.net
  • 联系人:市场部
案例详细
标题我国工业机器人何去何从
技术领域传感器
行业石油天然气
简介
内容     也许传媒人都有一个梦想,梦里总是希望看到民族品牌的崛起。我知道,这绝不是起因于狭隘的民族意识。笔者曾不止一次地为一个个民族品牌的崛起激动过,也曾为多少个国内品牌的不自爱而黯然神伤。近日,笔者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时也翻阅了大量的有关工业机器人的资料。掩卷之余,默默沉思,心中仿佛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中国还要不要发展工业机器人

    有人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几乎为外资所垄断,而且他们的技术已非常成熟,产品也极端丰富,中国没有必要再发展工业机器人了,应当另寻他途。对此类说法,笔者颇不以为然,并且旗帜鲜明地认为,我们不能停下发展工业机器人的脚步,否则将前功尽弃。原因如下:第一,纵观世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尽管一些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然而,在世界市场经济模式主导下,任何一家或多家都难以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仍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关键看以怎样的模式发展。况且,世界工业机器人大家如FANUC、ABB、KUKA等都宣称他们很早如20世纪70年代就生产出自己的第一代机器人,但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发展是在近十年发生的。第二,中国已有成功的先例。例如,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为主发起人投资组建的高技术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已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一个标志。第三,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自上世纪1986年以来,国家几乎每年对高技术产业有数千亿元的投入,工业机器人即是863计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关键是我们怎样把钱用在刀刃上。第四,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期,劳动力个体的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减少人力资源的付出,生产出高附加值和高质量的产品就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标志。实践已检验出,运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废品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所以,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不能停步。

发展工业机器人的路该怎样走

    既然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应该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笔者经过多方探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还是要走开发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专向技术和特种机器人相结合的路子。

    要知道,工业机器人是多技术、多学科的有机结合体,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多,它综合了驱动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材料技术、传动技术、减速技术等多项技术核心,这其中任何一项技术的薄弱都完成不了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当然更不能推向市场。所以,整机工业机器人的制造需要的是企业的整合综合技术的能力,仅在一项技术上占有优势只能成为工业机器人厂家的器件供应商。所以,机器人技术相对优势的企业,新松、首钢莫托曼等,还是要继续开发和制造工业机器人,依照既定目标,稳步地走,踏踏实实地走,做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领头兵。

    我们第二个要发展的方向是专向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机器人配件。专向机器人技术包括驱动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材料技术、传动技术等,表现在产品上,我们可以先生产机器人的电机、控制器、传感器、减速器等。在这些专向技术里,有些国内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如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设备,洛阳维斯格轴承有限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轴承已远销海外。日本的安川电机机器人有限公司最先就是生产电机产品的。

    第三,我们也可以发展工业机器人外的特种机器人,如矿山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北京金吾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JW902(第五代)排爆机器人,多种技术指标都优于国内外同行,可广泛应用于搜索、排爆、反射性物质的排出等。深圳银星智能有限公司生产的家用机器人产品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 %。就这样,我们可以绕开自己的短项,开发我们的长项。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通。

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发展工业机器人,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明确什么样的组织管理模式最有利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 产学研结合模式

    很多高校是国家863计划的承担者,国家每年拨付成百上千亿元资金。每年都要举办全国机器人大赛,这些大赛大多由高校参加。我们要问的是,机器人比赛对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对机器人研究和应用有没有实质的进展?学校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如果不能和产业结合起来究竟有何意义,学校对机器人的研究究竟能培养出多少机器人工程师?答案很清楚,机器人大赛和学校的机器人研究对我国机器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没有良好的总体规划。发达国家的项目一般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总体规划,之后就在既定的发展规划上逐步拓展。国内从事机器人研究学校占多数,目的是培养学生,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讲,大部分学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总体规划,每一拨学生上来就焊板子,编程序,多是重复基础性工作。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不在本行业工作了,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因此,我们不能说,高校机器人基础教育不重要,这个模式本身是好的,要发挥好这种模式的优势,关键是做好监督和规划工作。承担863计划的高校要做好自己研究的规划,这种规划要有可操作性和研究的连续性,机器人基础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研究生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这些是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要坚强监督,要有良好的问责制度和奖励机制,研究经费都花在了哪里?有什么研究成果可资利用?不能钱拨下来了,效果如何却无人问津。这只能使我们国家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只能在原地踏步。

    实践证明,仅停留在学术交流、教育教学和比赛的研究是难以持续的,不可能激发出机器人产业的长久生命力。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明先生说得好:技术研究要有生命力就要有产业化,要获得持续投资,这些投资怎么得来?他认为,好的技术一定要想办法立项,要有可行性报告、社会效果、市场远景、技术领军人物等等。相关联的参与者可以坐下来,将各自的作用描述清楚,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是实践者的声音,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协会模式

    成立机器人协会很重要,协会可以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各种研究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定期组织会议,发布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把我国有限的机器人研究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尽可能快地取得成就。

3 要有勇气

    笔者在和一位机器人外企的部门负责人交谈时,谈到民族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时,发现他的目光里满含忧虑。他说,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苦于没人牵头。是的,事业的发展,不在于困难,在于谁能站出来做。我想,这不关乎一个人做某项事业的专业素质如何,在于它的责任感、做大事的魄力和勇气。看看我们的自动化产业,15年前,曾是外资的天下,我们的本土企业经过多年的奔突、打拼,中国自动化技术的舞台上已经有我们的一席之地,那些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本土自动化产业的开创者,自动化的历史将永远铭刻他们的名字。愿我们的工业机器人领域也能早日涌现一批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