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要说近两年什么最火?物联网一定列在其中。这是一个让人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它在2012年底2013年初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陌生是因为,即便我们很早就知道了它,却鲜有人明白到底什么是物联网。
简单说,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 扩展的网络。但实际上,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概念早已不在局限与此,它是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过程。
随着2014国际消费电子展的召开,彻底引爆了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市场,从而在国内掀起了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的应用高潮。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业内专家预言,2014将是物联网元年。物联网也将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带来全球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我们不去评论这个预言是否会成真,但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在市场需求、资金投入、产品应用以及社会关注度上,物联网似乎都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即便如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物联网在未来持续发展的路途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标准则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众所周知,物联网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其应用和感知设备呈现出跨行业的多样性。如果按照最终用户来进行分类,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分为公共服务( 服务于普通消费者,例如智能家居、手机支付等) 和行业服务( 服务于各行各业,例如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由于应用的不同,应用所需感知的内容不同,因此对感知设备的性能和接口要求也不一样。
物联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物联网标准的特点,即物联网的标准不是某一个行业或仅仅信息通信行业所能够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各行各业与信息通信行业共同协作制订,才能既符合行业需求,又能将最好的最适合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因此物联网的标准既应包含行业应用和特定行业需求的标准,例如电力、交通、医疗等行业标准,同时也应包含信息通信行业的标准,例如感知、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技术标准。
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国际上不断有相应的物联网标准推出,一些标准化组织都各自沿着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如光电子标签的标准就有很多也相对成熟,但是像今年一直被看好的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来说就面临着标准制定的难题。标准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否能被市场和用户接受,这是新标准制定的关键。
任何标准体系的构建都需要时间,物联网也不例外。如果将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构建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也许分别应该是第一阶段,着重行业应用和公共服务标准的制订,每一类应用自成体系,其中包括行业本身的标准和本行业对通信技术的要求;第二阶段,对阶段一各类应用的标准进行收集、分析,从而提取出共性标准,尤其是共性的通信类要求和接口标准;第三阶段,用阶段二的共性标准指导行业应用和公共服务的实施,并不断完善阶段二 的共性标准。其中物联网的总体标准将贯穿这三 个阶段,并不断深化和完善。就目前来看,全球物联网标准应处于阶段二,也就是收集应用实例,分析现有需求和架构,提取共性需求、能力和架构的阶段。
总之,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厂商、用户的共同参与,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物联网的应用将会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