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自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至今,大部分企业都经历了这场不小的危机。疫情带给企业的不仅是挑战,也让企业更清楚了解到自己的需求与短板。
近期,“韧性”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此,笔者剖析了“韧性”与“企业”的关系。
据管理类的书籍上介绍:韧性是我们面临风险时需要的心理素养。组织韧性是指“组织调查、学习和行动的能力,且事先并不知道会用到哪种能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感知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强化的因果反馈机制,始终坚持清晰的经营战略,并围绕它开展业务。根据动态反馈的需求来扩展和完善业务模型,围绕客户需求,重新进行自我定义。有远见的企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韧性,并利用韧性战胜潜在的破坏性冲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最终走出困境。一家企业有多强的组织韧性,就有多长的生命周期。
后疫情时代,企业韧性显得愈发重要。凭借数字化转型来提升韧性是企业在这一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软件作为其中的发展基石至关重要。工业软件的意义在于连接设计与制造,在实际产品制造之前,用可视化的方式规划和优化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它不仅仅是工业信息化的工具,更承载了工业知识管理,并且对工业知识要素进行优化及配置。
近几年,“自动化行业软件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工业软件的发展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智能制造产业链深度协同,是工业软件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方向。其正促进知识的复用、流通与传承,有助于数据的自由流动与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建立数字化的工业技术和知识体系,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
不同的技术、工业发展阶段,触发工业软件的需求导向不同。当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5G等底层技术日趋成熟,致使我国工业软件走出与国外不同的发展路径,着眼用新技术解决产业链研发、制造协同的效率问题,挖掘工业软件的增量价值。
当然,发展工业软件并不简单。工业软件首先是“工业品”,其次才是“软件产品”。工业品的属性决定了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不仅体现在工业生产的行业、专业、技术、流程差异大,也体现在对于数据颗粒度,计算精确度的高标准。基于高端工业才能诞生和孕育世界一流的工业软件,只有跳出工业的边界,广泛吸纳软件等信息技术才能持续发展有生命力的工业软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基础工具软件方面,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与其他工业大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中国工业软件发展与制造强国的要求差距仍然明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工业软件可发展空间巨大。
据研究机构表明,2020年有四个变化因素将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疫情,其对企业和消费者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已经明显从初期的短暂被迫方式转化为长期深远影响;二是5G,判断其在哪个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大推动;三是AI,判断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所处的地位;四是中美关系变化,导致技术解耦加速。这四项都与软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工业软件推动数字化转型”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
今天,企业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韧性,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工业软件的推动力,企业能够提高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0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