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智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我国不断通过更换智能化生产设备来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工业机器人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备受关注。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自2017年末开始持续下滑,2018年9月开始负增长,并持续低迷。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工业机器人产量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过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快速恢复,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10.3%,其中5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17794.0套,同比增长16.9%。这预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复苏拐点已现,行业回暖信号明显。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犹如一把双刃剑,充满挑战也潜藏机遇,通过疫情我们认识到制造业的变革势在必行,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已不再满足市场所需,提升整体产业水平迫在眉睫。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模式实现升级的关键所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后疫情时代,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得到创新,工业机器人逐渐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场景落地并发挥更大作用。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正推动工业机器人从搬运、装配等传统应用领域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先进制造领域快速延伸。总体而言,疫情危机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近年来,全球迎来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要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唯有不断创新、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34.2万台,本体市场规模达557亿元,系统集成市场达1672亿元。根据测算,预计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200台/万人,密度复合增速20.5%;预计2019~2024年本体销量复合增速18.5%,本体与系统集成收入复合增速将达12.6%。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会逐步释放。
工业机器人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同时也是提升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核心装备。相信,在后疫情时代,智能化和创新将驱动工业机器人加速发展,未来可期!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0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