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 公司类型:其他

联系方式
  • 控制网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2号楼1504室
  • 邮编:100085
  • 电话:010-57116291 / 59813326
  • 传真:010-59813329
  • 网址:http://www.kongzhi.net
  • Email:mahongliang@kongzhi.net
  • 联系人:市场部

深切的期待

厂商:控制网
  点击数:1386  发布时间:09-04-02 21:41

                    
                            吴惕华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摘要: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这位原河北科学院院长,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执着的精神,无愧于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第一次打电话给吴老师,谈到就“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30年”请他做一个回顾,他说,这个事情我要好好准备准备,不能敷衍你们。从电话交谈到当面晤访,时间也不过两个星期,当我找到在北京开会的吴老师时,没想到诸多社会事务的他竟拿出了长达10页的亲手书写的材料。这让我始料不及,也感动不已。

  望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这位原河北科学院院长,一种久违的感情油然而生,这种感情就是敬佩。这一刻,吴老师让我想起了以前接触过的其他清华人,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执着的精神,让我想起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所谓大学精神,是可触的。这些优秀的清华人,他们的作风和行止,即是个人品格的代表,也是清华精神的代表。

  坐在吴老师的对面,听着他对中国自动化发展深入浅出而见解独到的议论,渐渐地,自动化行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未来如一幅壮阔的油画在笔者面前展现开来。

  自动化的战略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高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在高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是当下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自动化发展到今天,最原始的意义已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动化是现代化的同义语,一个国家的自动化程度就代表了它的现代化程度,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自动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文明越发展,自动化程度就越高。自动化不仅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在改造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自动化已经或者说在不远的将来,为人类创建新的、先进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服务于今天的社会,而且更引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

  说到这儿,吴老师凝望远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自动化场景的期待。

  自动化发展的五个时期

  第一是仪表控制的阶段。这时候的仪表有系统仪表和电动仪表,这一时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到什么时候被取代,没有一个截然的划分。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微处理器的应用,模拟仪表控制慢慢就过渡到了数字仪表为主,自动控制开始进入了一个数字控制的时代。

  第二是计算机集中控制阶段。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应该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中后期开始。计算机集中控制主要通过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完成对生产流程的控制,相对于仪表控制,它显得非常智能、灵活,为工厂节约了大量成本和空间。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一旦控制的整机出了问题,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程就陷入瘫痪。

  第三是计算机分散控制阶段即DCS阶段。DCS的突出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分散控制,重点克服了集中控制的缺陷和不足。DCS一问世,就以其高可靠性、实用灵活性、功能强、安全而成为过程控制中最为实用的系统。就技术而言,迄今为止,DCS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现在已日臻完善,非常成熟,应用极其广泛。 DCS也应该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里程碑。

  第四个阶段是现场总线阶段。现场总线被定义为控制系统的现场设备。其特点是实时性好,稳定可靠、功能简单、维护方便、较低成本等。在控制系统领域,现场设备中作为控制基础的仪器仪表还停留在模拟技术时代,DCS 系统虽然其自身可以实现可靠的网络通讯,但仍不能克服数模转换和“自动化孤岛”问题。现场总线一经出现,马上成为仪器仪表行业新的技术突破的希望所在,在自动化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第五个阶段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阶段。集成制造系统90年代在我国兴起,代表了工业自动化的总趋势,它综合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人、技术、经济、管理等几方面要素以及信息流、物流进行有机集成并优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集成性、支持性、适应性和智能性。第五个阶段对于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极其重要,它衍生了工厂制造业的诸多模式,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和提升。

  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这五个阶段,从时间来说,并不是截然分开,自成一统的;也不是一个先进的系统和技术一旦出现,立即淘汰了相对滞后的技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不同,成本因素、使用传统不同等,使得各阶段的技术呈现一种互相交错、互相影响、共存共生的状态。这种状态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1世纪工业自动化的未来

  谈到工业自动化的未来,吴惕华老师用IIG来概括。

  IIG的意思分别代表intellectual(智能),integration(集成),green(绿色)。智能和集成代表了工业自动化发展的特征,绿色代表了自动化发展的方向。

  现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必须明确的是,当下节能减排已不能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节约和少用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是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改进制造业和流程工业的工艺和过程控制,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的最小排放,绿色制造才能真正实现。

  谈到这儿,吴老师提到普及自动化的看法,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中国面积很大,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地方的工业自动化水平很低。中国自动化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要针对这个现象制定自己的战略,怎样把自己的自动化产品应用到广大的地区去,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制造业和流程工业都能实现自动化,同时国家也要给自动化企业相应的支持。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可以看出,实施自动化的工业范围越广,自动化水平越高,控制水平越强,节能减排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制造才能实现。同时自动化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国家的制造水平也提高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和转型也才能实现。

  自动化水平的普及和提高不仅对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在当下的中国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普及自动化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早已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先例。随着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提高,销量增大,人手解放,工作时间缩短,企业可以腾出精力考虑更高更远的发展,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发展可以从一个产业过渡到另一个产业,解放出来的人手正好转到别的产业和行业中去,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所以,无论过去和现在,自动化一直在改造世界,将来,自动化将把人类带向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从我第一眼看见吴惕华老师到访谈结束,他一直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侃侃而谈又和蔼可亲,就其精神状态而言,实在看不出他是一位70出头的老人。从他的话语中,我早已读懂了自动化在他心中的分量,更读懂了他的母校清华赋予他的那份自强不息的精神。相信每一位接触吴老师的人,内心都有一份惦记:希望有机会再见到他。因为他给予人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精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