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通知,自12月1日起,我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此举意味着多年来仅对我国公民和内资企业征收的税费外企全部要承担,外资超国民待遇终结,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统一。
据数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吸收外资1.05万亿美元,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市场经济的核心规则是公平竞争,没有公平就没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没有任何理由为某一类型的企业设定特别优惠的权利和政策,否则就是对市场公平的破坏。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鼓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一直对外资企业实行比国内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在税收和土地使用上,外企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外企这种“超国民待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引进外资工作,但对国内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显然是并不公平。这种“重外轻内”的差别待遇,让内外资企业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终结外企“超国民待遇”,让各类市场主体之间更加公平的竞争,是市场公平的应有之义和理性回归。
中国自动化市场,一直以来是一个没有任何保护而充分开放的市场,当前世界知名自动化企业均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总体运营情况良好,取得丰厚的回报,不少企业已经成为其母公司全球业务增长的亮点和利润的中心。一直以来的中国自动化市场,国外品牌一直牢牢占据市场优势,虽然近年来,如和利时、浙江中控、希望森兰、利德华福等民族品牌不断崛起,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逐渐扩大市场份额,但总体来看,民族企业仍显势单力薄。
但让人欣喜的是,这种情势正在逐渐转变之中。终结外企“超国民待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税收环境的“公平”,更深远的含义在于中国对待外资的态度正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而在中国自动化市场民族企业难以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在于市场培育的困难,相信这样的改变也将悄然转变用户“崇洋媚外”的心理,给予民族企业一个“心理”上的日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而另一方面,笔者也相信,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外企来说,需要的不是“超国民待遇”的特权,而是市场环境的公平和公正、政策环境的稳定和透明。
“一切用实力说话、一切用质量说话!”——相信这是我们都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