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工 侯子良
《自动化博览》:“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将如何发展?
侯子良:目前,国家“十二五”期间电力发展计划正在制定过程中。但据“2010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有关权威人士预测,随着我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5年我国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14.3亿千瓦,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7~18亿千瓦。“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增装机容量4亿千瓦。
在国家绿色电力的方针下,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4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大致分配如下:水电——1.00亿千瓦;核电——10.36亿千瓦;风电和可再生能源——10.68亿千瓦;气电——10.16亿千瓦;火电——12.00亿千瓦。
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重15%的目标,那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水电3.0~3.5亿千瓦,核电0.7~0.8亿千瓦,风电1.0-1.5亿千瓦。
不过由于既有的能源结构,“十二五”期间煤电在新增装机中仍占主导地位,到2015年全国煤电装机将达到9.2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64%以上,2020年将达到10.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57%~61%。因此,推进煤电清洁、高效、集约发展仍将是主导方向。
《自动化博览》:绿色电力发展方针下,自动化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如何?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侯子良:绿色电力发展方针指引下,核电、水电、风电将得到快速发展,其相应的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也为自动化企业提供了新的外延商机和增长点。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火电装机总容量以及“十二五”新增装机容量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火电厂自动化,推进火电厂节能减排,仍然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绿色电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大量引进世界先进自动化技术和装备使我国火电厂自动化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通过十年努力,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应用技术也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即将进入21世纪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就2000年示范电厂提出了火电厂自动化应用规划。通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努力,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并有所突破。十年火电厂自动化应用技术取得下列长足发展:
(1)DCS应用技术基本成熟,并开展了FCS技术应用试点和逐步推广应用,华能九台和金陵电厂数字化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并有在全国加速推广应用的趋势。
(2)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已经广泛应用于火电厂,并取得良好效果。
(3)600MW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控制技术已基本掌握,数量之多在世界首位。作为整个火电机组自动化综合水平体现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也在华能海门电厂首先突破。
(4)火电厂辅助车间实现了网络化的高度集中控制,电厂运行人员大幅减少。
(5)全厂“四机一控”高度集中控制和电子设备间物理分散等突破了旧的框框,形成新的主厂房布置设计概念。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应用技术已经达到和部分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