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范世福(1939-)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前 言
最近,业内很多科技和管理人员都在思考在这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逆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才能沿着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国产仪器仪表水平和档次,解决中低档产品重复、撞车甚至压价恶性竞争以及国产仪器仪表稳定性差、寿命短、不受用户喜欢等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使我国仪器仪表研究、设计、制造水平提高到可与进口仪器仪表平等竞争的高度,既可满足国内市场绝大部分需求,又可以走出去适当比例地占有国际市场份额。为达到这些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各方面下决心走新路,采取必要的措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克服内外困难,扭转当前我国仪器仪表事业发展的困境,大振持续、突破发展的雄风。
我国仪器仪表管理和科技界应该打开新思路,走自主创新路
跳出模仿、跟风思维定式,自觉改换头脑、下决心走自主创新路
前几十年,由于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无所知到学习、引进国外技术、颇有领悟的长期过程,因此以前模仿国外科技、跟随进口仪器变化而亦步亦趋是可以理解也是必经的道路。时至今日,问题出在习惯成自然,很多人的思维被束缚,至今还固定在“东施效颦”的定式上,眼睛只盯着外国货,脑子只想着“照猫画虎”。形成这种思维定式既有制度和体制的原因(国有大企业重GDP追求产量轻视创新,不舍得科技开发投入;民营企业追求少投入快产出……),也与全社会上下科学发展观念薄弱,没有真正形成“重科技尊创新”的风气相关。
其实,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产能,成为紧接日本的亚洲第二仪器仪表生产大国,某些类别的电表、光谱仪已经可以批量出口到发展国家。我国科学仪器研究、设计和制造已经有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取得了其它国家还没有取得的创新成果,诸如微波等离子体炬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都是中国人领先创新的实例。因此我们不应盲目自卑。我国虽然还不是世界仪器仪表强国,但已经不是弱国、小国,之前几十年的努力,已经为我国仪器仪表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问题在于改变思维、跳出守旧桎梏!总受困于我们的发展历史“债务”、坚持老思维走老路,今后是没有希望的。尤其在这为期不会太短的全球经济危难时期,知难而上才能突破束缚,这是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
当然,除了自觉改换头脑、下决心自我革新思维,以革命者的雄心迎着困难上,坚决走创新路的业者“自我革命”以外,我们还得从体制、政策等领域好好研究,修订出一系列鼓励、支持、奖罚清晰的改革措施。从环境和条件方面真正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事业自主创新潮流,也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科技部、教育部、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等)和很多老中青科技和管理人员(王大珩院士、金国藩院士、方肇伦院士等),都十分关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创新、加速发展的问题,并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例如,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特别关注、支持国产仪器仪表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出台适当的具体措施等问题;国家有关机关正在商议修改《科技进步法》、规定四项鼓励创新的法规:将财政性科技项目创造的知识产权授予承担者;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宽容失败;对引进技术实行审查、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我们相信已经到了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跳出模仿,顶着困难、坚决走自主创新路的转折时刻了!我们有决心有基础争取突破性发展,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朝向世界前列迈进!
改换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首要的,但真正形成全民创新潮流,真正推进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还应在以下各方面下大力气。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