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 公司类型:其他

联系方式
  • 控制网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2号楼1504室
  • 邮编:100085
  • 电话:010-57116291 / 59813326
  • 传真:010-59813329
  • 网址:http://www.kongzhi.net
  • Email:mahongliang@kongzhi.net
  • 联系人:市场部

自动化专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向

厂商:控制网
  点击数:2708  发布时间:11-03-08 09:31
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中心科学技术,科学家预测21世纪中叶以前,信息科学技术是中心科学技术,从21世纪30年代开始中心科学技术将逐渐转移到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而到本世纪中叶以后,将有可能以认知科学技术为中心把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系统科学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智能(认知)科学技术群。随着认知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将逐渐搞清人类智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智能科学技术将会得到充分发展。目前,用机器辅助和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早已实现了, 但用机器辅助和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却困难得多, 现在才刚刚开始,如果后者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就会产生更大的飞跃,人类文明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南京工业大学运动控制研究所 舒志兵,高延荣,卢宗春,汤世松
                     
    舒志兵 (1965-)男,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运动控制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测控技术,运动控制,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非线性多变量控制、变频调速、交直流传动、伺服运动控制、DSP技术、现场总线、数控系统及其机电一体化系统等。

    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中心科学技术,科学家预测21世纪中叶以前,信息科学技术是中心科学技术,从21世纪30年代开始中心科学技术将逐渐转移到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而到本世纪中叶以后,将有可能以认知科学技术为中心把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系统科学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智能(认知)科学技术群。随着认知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将逐渐搞清人类智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智能科学技术将会得到充分发展。目前,用机器辅助和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早已实现了, 但用机器辅助和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却困难得多, 现在才刚刚开始,如果后者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就会产生更大的飞跃,人类文明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智能化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正由物质方面转向精神方面,即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转向教育、科技、体育、医疗、旅游、文化艺术等精神方面,即使在衣食住行的物质方面也愈来愈多地增加了精神因素,这就是说,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今后将更多地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即智力方面的因素。此外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群体活动基础之上的群体活动,是在智力信息交流和协同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就必然地要使这种智力信息的交流和协同日益发展。

    现代计算机与通信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 目前正沿着数字化、微型化、个性化交互式、移动式、集成式、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智能化通信设备,各种智能化的家用电器,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设计,虚拟企业,甚至遥控做医疗手术都大量应用着智能化技术。许多国家还提出了有关建立智能因特网,制造智能计算机的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质就是智能化。

    我们还可以看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工具是智能化的。

    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愈来愈多地使用了自然语言识别与理解图像识别,与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规划多信息传感与控制知识的表示,获取与处理,推理与求解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尽管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还没有产生重大的突破,但是随着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更多地应用于信息科学技术。

    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高速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这给知识的学习和全面掌握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同时,随着工业不断向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对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趋向专业化与个性化,这都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专业教育如何应对,成为自动化专业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就我国自动化专业来讲,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就目前面对市场用人需求来说,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面,又要考虑前沿培养的高水平;既要考虑牢固的基础理论,又要考虑宽广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考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既要有作科研工作的微观钻研能力,又要有从事宏观管理的领导才能。这样一种宽广、深厚、扎实的立体知识全能人才培养,靠现有四年大学本科教育计划和现实条件难以达到。因此,众多学者和教育部门提出了扩宽专业口径、进行通识教育的口号,并付诸实施,但仍存在不少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首先分析现有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和教学条件。现有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基本沿用了计划经济模式下制定的教育计划,教学条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就学生来讲,目前仍按照传统计划招生,按照原有培养计划模式学习,教师按照传统模式讲授,唯有毕业生就业按照市场需求供给。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衔接的深层次问题,但目前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仅靠生源就足以掩盖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对此,就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教学计划、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参考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就如何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南京工业大学提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智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计划概念。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0年第八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