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素有“深圳硅谷”美誉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始创于2002年,是集研发、制造与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变频器制造商,公司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国内变频器行业的领先品牌。 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变频推广的应用经验和当今电力电子最新控制技术,英威腾目前已开发研制出了CHV、CHE、CHF等几大系列、上百种规格型号的高性能变频器,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市场丰富的产品线,并在石化、钢铁、建材、油田、化工、纺织、印刷、塑胶、机床、矿山等行业领域大量成功应用。 公司在全国建立了系统的营销网络,在无锡、北京、西安、济南、沈阳、上海、武汉、泉州等地设立了二十余个办事处,与上百家渠道商建立了合作联盟,上千家用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并远销亚、非、欧美等海外国家地区。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低压变频器产品总监 冉明哲
英威腾绝对算得上是国内变频器行业的后起之秀。然而,从2002年创建到2010年的成功上市,同时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变频器企业。英威腾只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就成功挤进变频企业的第一梯队,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英威腾如何能够“短时间实现大飞跃?”英威腾如何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通过与英威腾低压变频器产品总监冉明哲的一番交流,记者似乎探到了其中的一些端倪。
对行业的准确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变频器市场的火爆程度已经无人怀疑,这为众多国产变频器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产业的持续升温,客户的旺盛需求,市场的激烈竞争等因素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对此,冉明哲认为,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颁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经济结构调整下的产业升级以及应用低压变频器所带来的切实经济效率等是近年来低压变频器市场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国产低压变频器品牌在资金、市场、技术的不断沉淀与积累下,市场份额占比增大,国产品牌的影响力及品牌知名度的增加,这些因素将会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无疑为国产低压变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肩
虽然国内企业在技术、产品上都逐渐走向成熟,但由于国内整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制造技术不及发达国家,一方面功率开关器件的质量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低压变频器的核心元器件技术被国外的少数企业垄断;另一方面,与外资大公司相比,国内变频器厂商多为单独销售变频器产品,还没有达到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者提供工厂的全套电气设备的实力。
对自身的准确规划
英威腾以成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电气传动、工业控制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为愿景,以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有竞争力为使命;从成立之初公司就坚持研发持续投入的理念,通过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促进研发技术平台的稳步提升;英威腾通过导入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提升自身对市场的响应能力,确保产品开发的市场导向,在深入研究行业细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发行业专用产品,为行业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专用产品;同时配置应用经验丰富的行业销售人员实现由通用产品市场产品营销模式向专用市场技术营销模式的转变,确保为客户前期选型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建立可以全面覆盖国内市场(青藏地区除外)的营销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联保中心,进一步把服务前移,确保可以为客户及时提供产品及服务;通过提升客户竞争力,强化客户对英威腾的认可,以保障市场占有率的快速增长。
对未来的准确把握
简易化、集成化以及网络化将成为低压变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简单应用场合,体积更小、操作设置更简单、一键设置及操作的低压变频器将成为客户的首选;同时低压变频器也有与周边的控制系统融合的趋势,目前市场上电梯一体机已经得到客户的认可,后期在更多的低压变频应用行业,变频器将会逐步与控制系统集成为一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后期变频器也将逐步实现网络化,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调试以及远程维护,通过网络化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及时的服务。
分析:目前围绕在国产变频企业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低价竞争。虽然每家企业都知道低价竞争的危害,也都对此表示反对和无奈。但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似乎别无选择。“没人希望低价或亏本成交,可是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只有靠价格来争订单。如果我不低价,别人低价怎么办?”这或许是所有国产变频企业的心理,这正是导致低价竞争的心理动因。而当每家企业都这样思考时,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便会形成。
其实,要面对低价竞争,并非无计可施,或许可以有以下几点参考:
1、企业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检查,或者进行免费配件更换等附加服务,来赢得用户的心,、虽然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变相降价”,但通过高质量的服务,企业一定可以与客户维持一个比较亲密的关系,而这也是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
2、如果企业事先能结成联盟,由行业协会牵头,限定最低价或者统一提价也是一种争夺“价格话语权”的有益尝试。其实国内并不乏这样的联盟,但多数都不了了之。这里的关键在于行业协会是否“强势”。对于可能出现的不遵守价格同盟的行为,行业协会可采取“不推荐中国名牌”等惩罚。
3、提高行业准入制度。或许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应是上上之策。协会可以通过暗访抽检,定期召开质量沟通会,自身把关甚严,这样如果再有新的企业成立之前,质检、工商部门可以与行业协会事先沟通,了解对方是否真有技术实力介入这一行业,然后才决定是否颁发生产或开业许可,从而在源头上杜绝了“害群之马”的进入。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