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没有人愿意死。即使想上天堂,人们也不想为了上天堂而去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这是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的一段话,如今斯人已去,再看起来却像是乔布斯送给自己的一段话。
乔布斯走了,平静而低调。这让全世界的“乔粉”“和果粉”悲伤不已,无不扼腕叹息。
的确,乔布斯值得感怀和纪念。就像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评价的那样:“乔布斯是最伟大的美国创新家之一。通过使电脑个人化并把互联网装进我们的口袋。他使信息革命不仅变得易懂,而且直观和有趣,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产业,他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世人总结乔布斯的功绩说他至少五次改变了这个世界,一是通过苹果电脑Apple1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二是通过皮克斯电脑公司改变了整个动漫产业,三是通过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四是通过iphone改变了整个通信产业,五是通过ipad重新定义了PC,改变了个人电脑产业。
是的,一个人一生能改变世界一次就该被永远记住,何况他改变了五次。
虽然乔布斯终其一生都没能踏上中国的土地,虽然这个有点偏执的人甚至曾经公开表示过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但是,横渡一个太平洋,乔布斯的影响力依然蔓延到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也许在全世界难以计数的“乔粉”和“果粉”中,乔布斯及苹果产品的中国粉丝是最为慷慨的一群。他们用着占国民人均GDP25%、相较美国仅占4%,从而显得极其昂贵的iPhone4,毫不吝惜地称颂乔布斯和苹果。
乔布斯已经走了,但他身上所折射出来的许多闪光点却依然值得世人借鉴和学习,本文便试着总结几点,与读者共勉,向乔布斯致敬。
创新的巨人
乔布斯的目标是改变世界,他甚至将这句话时常挂在嘴边,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从IT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皮克斯动画,一直到现在风靡音乐和通讯市场的iPod、iPhone,这些都是他改变世界的铁证,同时,也是他不断持续创新的见证。有人说,乔布斯的创新有些偏执,然而,也有人说,正是这种偏执式的创新,才是乔布斯的杀手锏,他的价值也因此而凸显。
就乔布斯个人而言,他的出现或许只是一个偶然,然而,乔布斯出现在美国,却很难用偶然去解释。谁又能说得清,乔布斯的成功与美国制度背景、硅谷文化和人生哲学之间不存在联系呢?实际上,从乔布斯坎坷的身世及经历一次次失败最终走向成功,恰恰是美国硅谷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宽容失败,鼓励创新。正如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所说,对于乔布斯现象,其意义并不在于出现第二个乔布斯,而是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如何培养“自己乔布斯”的制度性思考。
引导客户需求
iMac为什么成功?在乔布斯眼里,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所为,引导客户需求才是高手之道。糖果设计师设计的iMac出现后,人们才认识到电脑外壳原来可以是彩色的、透明的。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和出众的易用性,使它备受青睐。
2011年3月2日全球瞩目的iPad2发布会后,乔布斯说:平板电脑厂商还在比拼硬件和性能,这是完全错误的。后PC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产品的人文性和对用户直觉的关注。
乔布斯很清楚,苹果公司受到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激发了消费者表达自身个性的情绪。人们总是希望与众不同,但他们同时也需要被认同。苹果所做的,并不一定是最先进、最高科技的,但它却真真正正地通过强烈的创新意识,取悦了消费者。
一直以来,苹果产品都传承着一种风格——“不要给用户太多选择,我们只会提供最好的那一个。”这就是乔布斯的偏执,绝不苟同于任何PC,不让用户面对琳琅满目的软件、硬件去做非专业而令人头痛的选择。从iMac到iPad,“开箱即用”的概念贯彻始终。
不怕失败 坚持理想
在那段著名的斯坦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乔布斯简单回顾了他的坎坷经历。由于是未婚生子,乔布斯的亲生母亲不得不将其送给别人养育,而唯一对养父母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让乔布斯上大学。怀着最初的梦想,乔布斯踏入了一所和斯坦福一样昂贵的学校,但由于家境贫寒,仅上学6个月后就不得不选择放弃。但热爱学习的他在学校旁听了18个月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和好友沃兹在他父母亲的车库中创办了苹果电脑。。1977年上市的AppleⅡ轰动世界。乔布斯将Apple II定位在了美国教育界,并在全球开展了ACOT项目。这个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一台电脑放在老师和学生面前,让他们随时可以去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于是,Apple II在商业、家庭与学校间得以广泛应用,80年代到90年代共生产了5500~600万台,同时,个人电脑开始改变整个世界。
1983年,乔布斯力邀时任百事可乐总裁的约翰史考利加盟苹果,当时的苹果和百事可乐比起来简直是蚂蚁与大象的关系,但他的一句话让史考利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苹果,他这样对史考利说:“你是想卖糖水度过余生,还是想一起来改变世界?”但谁会料到,两年后,正是这个自己亲自挖角的合作伙伴,竟将乔布斯挤出了苹果。
“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乔布斯曾这样说。被扫地出门的乔布斯当即创办了Next公司,为研究机构和学院提供专业配置的电脑。一年后他又收购了Pixar,凭借Pixar创作的《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乔布斯成功地从硅谷打入了好莱坞。
而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在与微软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多年后史考利懊悔地说,他进了苹果之后做了两件最错误的事,一个是放弃了英特尔处理器,要想搞好软件和硬件,处理器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而微软就是在那时推出他们的Windows 3.1。另一个就是没有挽回乔布斯。就在苹果濒临破产之际,乔布斯决定重返苹果,再次成为了苹果的救星。
善于推销和演讲的他,在由Window NT,Sun和IBM的Taligent共同瓜分的操作系统天下中,成功使得苹果的Next操作系统异军突起。之后,他砍掉了经营7年却在不断亏损的牛顿(Ne wton) PAD业务,尽管这个产品极为令人惊叹;同时,乔布斯携一款新发明的个人电脑iMac,代领苹果冲破了亏损的阴影,使得公司在1998年奇迹般地盈利3.09亿美元。
扭亏为盈后的苹果公司,迎来了一场报复性的复兴。iPod音乐播放器的可人设计加上在线购买的iTunes音乐商店成功树立了苹果的第二座丰碑。
就在苹果蒸蒸日上之际,乔布斯却被诊断出患上一种罕见的胰腺癌,医生为他下达了死亡期限书——3至6个月。而奇迹再次眷顾了他,通过手术治愈,康复后的乔布斯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中。
这一次,乔布斯把目光瞄向了智能手机,并精明地利用了互联网。无线通信成了苹果开拓市场的一种战术,为苹果建立空中网络,最终成为苹果的赚钱工具。当竞争对手还在研究如何对付iPod的策略时,苹果的市场重拳再次出击。2007年7月,苹果推出iPhone智能手机,顿时手机市场像炸开的锅。iPhone在一年间卖出600万部,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19%的市场份额。为了更好地服务无线通信,APP Store(应用商店)应运而生,它开创了手机软件业发展的新篇章,无疑将会成为手机软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iPhone的软件应用商店”本身。
接下来的苹果,攀到了数码科技历程的最高峰。轻薄如纸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趣味无穷的iPod touch、创意无限的平板电脑iPad……成功的产品太多了,数不清道不尽。
这就是乔布斯的一生,坎坷,失败,却从未放弃。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最终实现了人生目标。
如果一个人注定要离去,我们所能留下的大概只能是那些充满智慧的话语: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远远不及乔布斯留给这个世界的财富。还记得乔布斯在斯坦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最后送给大家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怀若愚),当他清晰地连续三遍重复这句话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感受到这个神一般的人内心的坚持?
世界上只能有一个乔布斯,我们无法挽留。可是,他留下的苹果以及苹果精神却深深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IT业,还是在自动化行业,又或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持续创新、不断引导客户需求,不怕失败,坚持理想,都应该得到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