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究竟为哪般?

厂商:控制网
作者:梁秀璟
  点击数:7703  发布时间:2012-09-07 14:03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企业界、教育界、工业界的力量,共同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因此,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看到一些自动化企业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举办自动化应用创新大赛等,期冀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参与到我国工程人员的培养当中。这一点从近年来暑期的各大自动化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就可以看出端倪。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ABB首届大学生创新大赛、和利时杯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大学生竞赛的成功举办及日渐扩大的影响力,都不争地向我们表明:举办大学生竞赛已经逐渐成为践行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关键词:教育 ,中国自动化集团 ,安控 ,校企合作 ,三菱电机 ,和利时 ,西门子 ,ABB

校企合作,企业、学校各取所需

    越来越多元化的自动化企业开始逐渐重视校企合作,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企业与高校都对校企合作“乐此不疲”,究竟为哪般?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1)学校方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这为学校教学带来很大压力。如果仅仅是通过传统的以课本为基础的教与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急需与企业的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人格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加强了实践的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学校的就业率以及学生就业机会,甚至加大了学生去名牌企业的机会,长远来看,这也是对学校声誉的一种提升。

(2)企业方

    企业寻求校企合作的诉求又在哪里呢?

•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熟悉度,培养品牌感情

    如果某一品牌的企业与一所学校合作非常紧密,那么学生在校期间就会对这个品牌以及品牌文化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度,这个学生日后无论是去了自动化企业还是进了用户单位,他都会对这个品牌留有最初的好印象。如果他一旦成为采购品牌的建议者,那么或许正是由于当初在校园中的接触,会使其毫不犹豫地选择该品牌。从这点来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也许会在未来收获意想不到的利益。

•企业的投入,也有利于收获优秀的人才

    企业对学校捐赠先进的设备以及展开其它更多方面的合作,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是企业自身也急需的。以前面提到的大学生竞赛为例,有很多竞赛的优胜者,都出现了“多家企业抢”的局面,甚至有些大赛的评委就是企业的人员,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就会挖掘出适合企业的人才,从这点来说,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储备。

•学校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隐形”渠道

    在采访中,有些教师讲到,企业捐赠先进的设备给学校,除用于学生实践课的用途之外,还会组织一些用户前来参观、培训,学校便成为了企业的免费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自身也会组织很多对外交流活动,邀请不同的院校、专家、企业的人来参观,如果看到某企业捐赠的设备或实验室,自然也是一种隐形的广告,对于其知名度的提升也是有所促进的。

•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每一家企业都需要向社会树立一个正面的企业形象。那么,这个正面企业形象该如何形成?他需要让广大受众知道企业为社会、为教育做了哪些贡献,因此,校企合作也是其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利手段。

•企业借助学校力量进行研发

    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吴中江教授认为,企业需要借助学校的力量进行研发。但是以他的经验来看,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些与他合作的中小型企业来讲,他们大多将研发寄希望于大学,但是对于一些大品牌的企业而言,他们不需要大学做最基础的技术研发,而是进行应用研发。也就是说,技术已经存在,现在需要大学配合,针对各行业的需求进行应用型的研发。

    分析了这么多,简而言之,校企合作的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教育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真心地希望更多的自动化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当中去,当然,我们还希望,那些已经迈出第一步的企业和学校,不要将“校企合作”流为形式,而是真正通过这样的合作,实现可持续的共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